在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有一個閃耀著紅色光芒的村莊——獅子口村。這里不僅是八路軍新四軍勝利會師的地方,更是全國文明村建設的典范。近日,記者走進獅子口村,探尋其在文明村鎮創建中的生動實踐與豐碩成果。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一踏入獅子口村,便能感受到濃厚的紅色氛圍。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地莊嚴肅穆,高大的會師紀念碑直插云天,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940年10月10日,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二縱隊六團和南下的八路軍五縱隊一大隊三營兩支先頭部隊在此勝利會師,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和鞏固奠定了堅實基礎。
獅子口村黨總支書記楊金艷告訴記者,村里一直致力于傳承紅色基因,將這段歷史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復刻還原明理堂、紅色渡口等紅色陣地,讓村民直觀了解先輩奮斗歷程,感悟當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紅色不僅是我們的歷史底色,更是治理亮色。”楊金艷介紹,村里編織的“紅色網格”覆蓋每個角落,志愿者經常開展老年智能手機培訓、留守兒童輔導、孤寡老人慰問等服務。
近年來,獅子口村依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先后建成省級“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鹽城市干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示范點”。每逢節假日,眾多游客和黨員干部前來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汲取奮進力量。
家門口就業增收忙
然然玩具加工點內,機器聲嗡嗡作響,工人們正熟練加工毛絨玩具。59歲的陳素芳已在此工作多年,動作嫻熟,一天能做三四百個玩具。“在家門口就業真好,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顧老人小孩,還能節省開支。”她笑著說。
獅子口村是“玩具生產特色村”,擁有眾多玩具加工點。村里發揮這一產業優勢,串聯全村加工點位,及時掌握用工需求并提供就業信息,既讓富余勞動力有收入,又讓加工點實現收益最大化。目前,全村已有10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的玩具加工點就業,人均年收入達數萬元。
除玩具產業外,獅子口村還探索其他產業路徑,比如通過紅色旅游帶動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部分農戶開辦農家樂,為游客提供當地特色美食,增加家庭收入。
產業發展不僅讓村民錢包鼓起來,也為文明鄉風建設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如今的獅子口村,村民安居樂業,處處洋溢著文明和諧的氛圍。
文明實踐融入民生
中午時分,村里的幸福食堂飯菜飄香。就餐的老人們贊不絕口:“這里飯菜合胃口,志愿者服務又周到,我們就愛在這里吃。”志愿者穿梭其間,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端湯盛飯。這個由村集體投建的食堂,與黨群服務中心的乒乓球室、圖書室等,共同構成村民的15分鐘生活圈。
在獅子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正開展反詐宣傳。他們通過發放資料、講解案例等方式普及反詐知識,提高村民防范意識。“大爺大媽,詐騙手段花樣多,千萬別輕易給陌生人轉賬……”志愿者小張耐心講解,村民們認真聆聽,不時提問,志愿者一一解答。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根據村民需求,開展文化演出、技能培訓、愛心幫扶等活動。對孤寡老人,志愿者上門打掃衛生、送去物資,讓他們感受關愛。
據了解,獅子口村“會師紅”黨員志愿服務隊由10余名志愿者組成,以八路軍新四軍會師紅色文化為根基,創新開展“紅色+”志愿服務。團隊以紅色故事宣講為核心,延伸出理論宣講、基層治理、便民服務等六大功能,形成特色服務體系。
從紅色文化傳承到文明實踐,從產業發展到民生保障,獅子口村在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路上不斷探索,描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好畫卷。□記者 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