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9日宿遷市召開的“1+X”新聞發布會上,市城管局發布了《“暖心城管·美好宿遷”城市精細管理“十項行動”工作方案》有關內容,提出在部分路段、街區合理規劃、設置“潮汐式便民攤點”,助力實現“惠民生、促消費、優環境、強經濟”目標。
7月20日,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市區部分路段、街區的“潮汐式便民攤點”已經“上線”,并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便民不擾民
城市管理有“溫度”
7月20日傍晚,宿城區麗景灣華庭小區門前漸漸熱鬧起來,各式小吃攤點在指定的區域里有序經營。
在此經營小吃攤點的張先生高興地說:“多虧了‘潮汐式便民攤點’,現在我們有了固定的經營場地,可以安心做生意了,心里特別踏實!”
據了解,麗景灣華庭小區門前的“潮汐式便民攤點”占地面積約130平方米,目前有10個小吃攤點在此經營。為了做到便民不擾民,我市城管部門建立了小吃攤點動態準入、退出機制,采取公開報名、逐一審核、公開搖號等措施,推動“潮汐式便民攤點”管理制度化、標準化和長效化。
記者看到,麗景灣華庭小區門前的“潮汐式便民攤點”有專門的標識牌,上面有經營區域、經營范圍、經營時間、管理單位等信息。小吃攤點的經營者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此擺攤設點。
市民王女士笑著說:“最近天氣炎熱,我下班后會在小區門前買一些小吃帶回家。設置‘潮汐式便民攤點’這項舉措太好了!”
一半是書香
一半是煙火
7月20日晚上7時許,在宿城區雙莊街道鹽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附近的“潮汐式便民攤點”里,雞蛋餅、炒年糕、冰粉等美食讓人垂涎欲滴。
“給我來一份雞蛋餅!”
“好嘞!”
隨著香氣飄散開來,經營小吃攤點的王林翔熟練地做好一份雞蛋餅。
“以前有不少小吃攤點在周邊占道經營,不僅容易造成交通擁堵,還留下了塑料袋、果皮等垃圾,影響周邊環境。”王林翔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按照要求規范經營,市民的抱怨少了,我們經營起來更有底氣。”
據了解,該“潮汐式便民攤點”臨近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以前,無序經營的小吃攤點在學校周邊聚集,嚴重影響市民通行。為了解決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等問題,近期,宿城區雙莊街道利用鹽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周邊場地打造多功能便民服務點,設置了“潮汐式便民攤點”、書屋、茶吧等多個功能區,形成了“一半是書香,一半是煙火”的獨特場景。
“以前在學校附近占道經營的小吃攤點較多,我每次接孩子時都會被堵在路上。現在道路暢通了,我們也樂意在這里挑選心儀的小吃。”住在附近小區的王女士笑著說。
“目前有20余個小吃攤點在‘潮汐式便民攤點’里經營,從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11點,我們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管理,督促他們規范經營。”鹽路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浪說。
既飄“煙火氣”
也吹“文明風”
在宿城區康庭茗苑小區附近的“潮汐式便民攤點”,占地面積超過200平方米。帶著孩子來買小吃的劉女士說:“‘潮汐式便民攤點’不僅帶來了‘煙火氣’,還為附近居民購物帶來了便利。”
據了解,康庭茗苑小區附近的“潮汐式便民攤點”是由宿城區城管局設置的,可為周邊6個小區的近3萬名居民購物提供便利。按照“部門指導+街道牽頭+社區管理+攤主自治”的要求,宿城區相關單位和部門常態化規范小吃攤點的經營行為,確保不影響交通及環境衛生。
“我每天都帶著垃圾桶,等生意結束后就將攤點附近的垃圾全部帶走。”在此銷售燒餅的攤主牛先生笑呵呵地說。
“潮汐式便民攤點”受到居民青睞,小吃攤點的經營者自覺做到規范經營、文明經營,在這一充滿溫情的場景中,“文明風”與“煙火氣”深度融合。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潮汐式便民攤點”像一根城市治理的“繡花針”,精巧地縫合了市容整潔與民生需求的縫隙。
本報記者 顏靖堯 朱婉菁
■ 實 習 生 倪子文